FB比你還了解自己 ?
前言
有時候會不會覺得,你在你的手機上瀏覽的內容,舉凡Instagram、Facebook、Youtube,居然都......非常符合你的喜好或是興趣,甚至是你與你的朋友最近在討論的話題。最近聊到鞋子,Instagram的廣告就莫名其妙一直跳出鞋子;常常瀏覽籃球的文章,Facebook就會推薦籃球相關的粉絲專頁。常常會覺得是不是有人在偷聽你跟你朋友的對話,然後再提供這些資訊給這些軟體公司。或許有人會好奇,這到底是巧合還是怎麼樣。
到底怎麼一回事?
其實這並不是甚麼怪事,但也不是巧合,而是這些社交軟體為了要吸引你眼球,甚至是控制你的思想而想出來的方法,這些大公司巴不得你花越多時間在他們的軟體上越好,就算是多一秒鐘,他們就更有可能將他們想傳達的東西傳達給你,為了達成此目的,大公司們發明了一種聰明的方法——演算法。以Facebook為例,在Hootsuite的Facebook演算法運作形式中提到,Facebook在你的手機或網站上顯示的貼文並不是依照時間順序,而是依照演算法依據你對貼文的瀏覽紀錄、方式進行評分,最後再將他們覺得你會最有興趣的貼文優先顯示在較上層,這樣你就會因為一則又一則有興趣的貼文而一直將眼球釘在手機或電腦上,幾個小時過去了都不知道。這邊舉出一些Facebook演算法會拿來作為評分標準的項目,除了你的朋友、你喜歡的粉絲專業的貼文會被拿來當參考,還有一些「信號」也會被收集,分為主動性和被動性,主動性的包括按讚、分享、留言;而被動性的則是你觀看的時間,貼文發布的時間或是貼文的性質。Facebook的廣告也是利用相同的原理,在不知不覺中收集的你個人瀏覽資料,傳給外面的廣告商,再進而對你投放你會感興趣的廣告。
可以不要嘛!
許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技術非常恐怖,感覺都被看光光,任何隱私都沒有,又看到了祖克柏做壞事被重罰的大新聞,想必會更加害怕。雖然說一部分的錯是錯在自己身上,因為Facebook都是經過每個人先同意了那個絕對不會看完,直接滑到底按確認的「隱私政策」之後才會做這些行動的,但如果有人反悔不想要了怎麼辦?雖然我國個資法對Facebook收集「網路習慣」的這個動作是有爭議的,但不用擔心,Facebook已經對隱私權開放了更詳細的設定,能夠透過關閉隱私權限工具「off-facebook activity」來管理Facebook收集的資料,大家不訪可以參考這個網站,自己去設定上看看!還是擔心的話,也可以參考這篇,告訴妳哪些資訊放在Facebook上其實是非常危險的,盡量不要放在網路上讓大家知道!
參考資料:
https://fnc.ebc.net.tw/FncNews/tech/113894
https://blog.hootsuite.com/facebook-algorithm/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540
https://www.storm.mg/article/151847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74amJRp730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03-28/118934
留言
張貼留言